微信扫一扫
随时随地学习
当前位置 :
跟名师学写作文——读后感篇
更新时间:2024-04-23 21:48:29

  跟名师学写作文——读后感篇

跟名师学写作文——读后感篇

  跟名师学写作文——读后感篇

  

  一、敲黑板——写作指导

  1、什么是"读后感"

  顾名思义,先来读,再有感受和想法。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,把获得的感受、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、启迪等写下来,写成的文章就叫"读后感".

  2、写读后感的主要步骤

  (1)读通全文

  (2)捕捉感点(读了一本书,一篇文章,一段话,或几句名言后,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)

  (3)选择感点

  (4)落笔行文

  A、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

  B、引出感点介绍内容

  C、围绕感点议论看法

  D、围绕感点展开联想

  E、总结感受升华感点

  二、范文引领

  我们需要这样一位父亲

  ——我这样读《走一步再走一步》

  

  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是美国作家、心理学家莫顿·亨特的代表作,是一篇根据自己儿时的一段经历写成的散文。文章叙述了一个故事,在一个酷热的星期天自己和五个小伙伴一起去冒险爬悬崖,结果自己被困在悬崖上,小伙伴都已离开,自己在父亲的指挥下,一步一步脱险,自己从中获得了启发,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

  我们在为这样的一个"我",能在困境中靠自己的力量脱险,鼓掌,赞扬时,我们也要为这样一位父亲,竖起大拇指点赞!引出感点介绍内容

  这是为什么呢?

  其一,在孩子最危险、最孤立无缘的时候,出现。(围绕感点议论看法)

  一起去爬悬崖的小伙伴,都已经蹦蹦跳跳地爬了上去,高高兴兴地离开了,就是作者最好的朋友杰里,也很担心,"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",悬崖上只有一个"我"紧贴在一块岩石上,想调转回头,"绝对回不去了"因为"太远""太危险";想爬上悬崖顶部,像其他小伙伴一样,从崖顶绕道回家。可是,"更高""更陡""会摔死"的风险更高。"我"就是这样的一个处境,上不去,下不来,疲劳到麻木,孤立无助的时候,父亲来了,帮助我解除困境。

 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,父亲理所当然是孩子安全的依靠。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渠道看到不少新闻,都是孩子身心受伤,甚至失去了生命。有游泳溺水的,被火烧伤的,被热水烫伤的,孩子骑车遭遇交通事故的,坠楼……一个个幼小的生命,面临诸如莫顿一样危险的时刻,我们的父亲却在何方?是在工作,还是在玩乐?

  监护的缺位,造成的悲剧,实在让人痛心!

  其二,善于抓住时机,给孩子上生动的一课。(围绕感点议论看法)

  文中的"我","过去的八年岁月中","绝大部分时间是一个病弱的孩子",不像其他小朋友强壮,不敢去冒险。我们可以想象,就是父亲想要带儿子去爬爬悬崖,儿子也不会去的。父亲应该知道,带孩子爬悬崖无疑可以带给孩子勇气,利于孩子成长。但是,八年了,就是没有去成。现在孩子自己爬上去了,即使是尴尬的境地,这无疑仍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,若能好好把握,必能带给孩子良好的影响。事实上,我们在看到成年后的莫顿在做了一名飞行员后,仍再拿父亲给自己上的"悬崖上的一课"指导眼前的工作,出色的完成侦查任务时,仅从这一点来看父亲都是成功的。

  卢梭在《爱弥儿》中说:"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,而一到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。"变坏的原因是多样的,没有在正确的时机进行正确的教育,让大好时机白白流走,肯定是其中一条。

  其三,运用正确方法,让孩子脱险。(围绕感点议论看法)

  面对孩子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,父亲采取了非常正确的处置方法,值得大家学习。

  首先对孩子进行心理抚慰。这是非常重要的。此时孩子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,绝望,恐惧,疲累,任何一个不小心,后果不堪设想。于是父亲用非常正常的、安慰的口吻,对孩子说:"现在,下来。""要吃晚饭了。"对于长时间趴在悬崖上,几近崩溃的孩子来说,这安慰太重要了。虽然从文章看来并未起到太大作用,反而激起了孩子的愤怒。但是"愤怒",不也是一种力量吗?而力量,不正是孩子脱险的前提吗?

  安慰之后,这位父亲没有赶紧地上去把孩子抱下来,却让孩子自己下来。

  我要是自己能下来,还至于趴成这样吗?父亲,你是来搞笑的吗?

  仔细思考,父亲的决定是英明的。

  这个悬崖并不高,只有60英尺左右高,约等于18米,而孩子处于什么位置呢?从文中一句"那些男孩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",而孩子在这些个男孩的下方的位置,可以推断,孩子爬到还不足6米的高度,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下来。

  若自己把孩子抱下来会怎样?

  孩子就是在小伙伴的.激发下,才去爬的悬崖,孩子在小伙伴面前即使再害怕都没有哭泣,孩子也要自尊!

  直接抱下来,帮助了孩子一时,害了孩子一世。难免还要遭受伙伴们的嘲笑,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去冒险,再也不去爬悬崖,再也不会有勇气,就一直懦弱下去,就再也没有后来的优秀空军飞行员了。

 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:"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"

  我可以教你怎样做,但是,路还是要你自己走。

  于是,这位父亲,就告诉孩子怎样一步一步下来。"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""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""移动你的右脚,慢慢地往下",孩子每一步做到了,父亲都不忘说一句"很好"来鼓励孩子。

  就这样,一次一步,一个个简单的动作,换来了安全的"降落",孩子成功了!

  其四,让孩子锻炼自己的能力,获得成就感,骄傲感和启发。(围绕感点议论看法)

  不该出手时,绝对不出手。完全让孩子自己去走,成功之后,孩子必然会有巨大的成就感,就是因为他自己做成的!他还会通过自己的实践,获得自信,懂得道理:"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",先只要"迈出一小步,再一小步","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".

  "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,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",化用一下就是,一个坏的父母,包办一切,一个好的父母则教会孩子获得一切的本领。长期只一味给予孩子物质财富,孩子变得自私、懦弱,长大后一事无成,然后"啃老族"诞生,"啃老族"的诞生,也一定程度上,"得益"于父母的教育,那也是父母培养出来的。父母们也要考虑一下,当您的孩子"啃"不成"老"的时候怎么办?他们去啃什么呢?

  其五,让孩子知道,你最信任的人还是父亲。(围绕感点议论看法/围绕感点展开联想)

  "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,也不要往下看,先走好第一步。相信我。"让孩子自己去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,哪怕是从危险中脱险。这样的故事,我们似曾相识。

  美国的"石油大王"约翰·戴维森·洛克菲勒教子的故事与这如出一辙。有一天洛克菲勒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,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。

  孩子说:"我上去了,您把梯子抽走,我就下不来了。"

  父亲说:"放心吧,儿子,相信我。"

  孩子爬上去后,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。

  孩子说:"您为什么骗我?"

  父亲说:"我要让你记住,一切要靠自己,不要指望任何承诺。现在,你自己跳下来吧!"

  孩子踌躇再三,带着一肚子的委屈、愤怒和不满,闭着眼,流着泪往下一跃。洛克菲勒却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住,抱在怀里。

  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,洛克菲勒抚摸着儿子的头发,柔声说道:

  "我要让你记住,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,还能相信谁呢?"

  文章中,就当"我"在父亲一步一步地指挥下,迈出最后一步,踩到底部的岩石时,父亲用强壮的臂弯,拥抱了一个成功的我,那温暖,终身难忘。

  我们生来并不会做父亲,也很难去预演如何去做一个好的父亲。好在我们还能学习。孩子的健康成长,或者是成才,离不开父亲的帮助和支持。若能有一个懂得专业知识的父亲,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顺畅很多。(总结感受升华感点)

  我们为人父母者,一定要扮演好角色,给孩子搭好台子,让孩子自己登台去唱,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,我们只要远远的欣赏。

  最多,在他们需要道具时,当好跑龙套的,然后,才能安然地去领盒饭。

  三、使劲敲黑板——大显身手

  真正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

  ——读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有感

  

  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的作者莫顿·亨特是位美国作家和心理学家,早年曾在空军服役,做过空军飞行员。文章讲述一个故事,在费城的一个七月天,自己和五个小伙伴一起去爬悬崖,中途被困在悬崖上,在父亲的帮助下,成功脱险了,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。

  这位父亲可真是一位从心理上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成长的人。

  课文中的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上,上不去也下不来,明明知道他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,父亲完全可以爬上悬崖去抱孩子下来,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。因为他深深的明白,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,虽然孩子安全了,但孩子的勇气不能得到丝毫增强,而且今后会更加自卑和胆怯。因此父亲有意引导孩子自己战胜困难,并以鼓励的口吻,在心理上给孩子支持,鼓励孩子大胆尝试,教给孩子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,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,增强了勇气,增加了信心。

  首先,父亲有意的引导孩子克服困难,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;其次,在脱险的过程中,"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,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,他一直在告诉我,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。"爸爸鼓励"我"去做,并教会孩子面对艰难阻险的方法,可以把眼前的困难慢慢的解决,既让孩子经受一次历练,又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。

  我刚刚学自行车的时候,我的爸爸也是一直耐心的教我。爸爸用手扶在车的后面,帮我平稳中心,我来控制方向。爸爸一开始的时候手是扶着的,可是慢慢的,爸爸突然放开了,嘴里还喊着:"不要往后看!"可是我老是时不时情不自禁的往后看,生怕爸爸放手,就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。

  我原来是想放弃的,可是爸爸坚持想让我自己再尝试一下,并且反复强调不要往后看,要向前看。爸爸又是慢慢放开了手,我牢牢的记住了爸爸的话,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。

  我们的父亲要向文中的父亲学习,要做一个真正帮助孩子的人,要循循善诱,当孩子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,要善于指导孩子思考问题,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  我们作为孩子,也要向文中的孩子学习,大胆尝试,勇敢去做,做就做到最好!

  一位伟大的父亲

  ——读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

  

  本文原题为"悬崖上的一课",是莫顿·亨特晚年写的回忆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。写了儿时的莫顿·亨特体弱多病,也常常被同龄人嘲笑和讥讽。在她幼小的心灵里,播种了雾霾。而那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却让作者莫顿·亨特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自信和克服困难的方法。从此,他变得坚强、积极和乐观,最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。

  "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,这样才能看见我。他用手电筒照着我,"现在,下来。"他用非常正常的,安慰的口吻说的,"要吃晚饭了。"从中我可以读出父亲为了让孩子靠自己的实力爬下来,不断地说着让他感到温馨的话语。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励和鼓励作者莫顿·亨特,让作者莫顿·亨特充满了信心和自信。

  我觉得作者莫顿·亨特的爸爸做得非常正确,不自己去把莫顿·亨特直接抱下来,而是让莫顿·亨特我凭着自己的力量爬下来,从中我感受到成功并不在于别人的帮助而是在于自己的努力,我们大家要学习作者莫顿·亨特的这种勇气,而不是去做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,从这点出发,就可以证明莫顿·亨特的爸爸给了莫顿·亨特很大的勇气。

  曾经,我在一本故事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。一只小马想要过河,可是小马怕河水太深,会把它淹死,于是,它就去问别的小动物,刚好有两只松鼠经过,小马就连忙问小松鼠们。

  它说:"小松鼠们,这条河深吗?"

  小松鼠们异口同声地说道:"这条河可深了,上次我们的亲戚来拜访我们,就是因为我这条河才被淹死的。"

  小马不确定,他又去问老牛爷爷。

  它问:"老牛爷爷这条河深吗?"

  牛爷爷说道:"不深,不深,我踩进去还露出半个身子呢!"

  小马又疑惑了,小松鼠们说深,可牛爷爷又说不深,这条河到底深还是不深呢!"最后,小马决定自己试一试,结果刚刚好,小马很顺利的穿过了这条河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看待一件事,不一定他人的感受就是正确的,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勇敢尝试。

  人生不仅在于他人的帮助,更在于自己的尝试。我们大家要学习莫顿·亨特的这种勇气,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成就,而不是只有空想唯唯诺诺的懦夫。

  读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有感

  

  今天,我读到了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,读完之后,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我知道了面对困难不能退缩,只要我们坚定信念,不畏惧它,从眼下做起,就能战胜困难。我还认识了位循循善诱、教导有方的父亲,他十分关爱自己的儿子。

  在文章中,当其余的五个男孩爬到山顶时,看到幼时的"他"还在山腰上,不但没有帮助他,还嘲笑他,最后还弃作者而去。

  嘲笑"他"已是不对的,更不应该弃"他"而去,我们千万不要向他们学习。他一开始不敢爬下来,后来爸爸指导让他安全地下来了。

  从中,我们知道做一件事情时,不要想着目标有多么遥远,多么困难,只要坚定信念,不畏惧它,一步一步,就能战胜它。

  做事要坚定信念,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看"遥远的岩石",而是注意相对轻松、容易的第一小步,就是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,迈出一小步,再迈一小步,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,这时,你会感到无比惊讶和骄傲。

  我有时也这样,比如说我抄课文的时候,要把1到13课全抄了,这一看就知道很多,可我不去想目标多么遥远,我只顾抄,先抄一篇,再抄一篇,一篇接着一篇,直到这13篇课文全部抄完,这时,我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和类似骄傲的感觉。

  如果我们做事也能坚定信心,不怕艰辛,从眼前做起,那还有什么事是完不成的呢?

  做一件事,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,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做,就能完成它。

  我们需要一位这样的父亲

  ――读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有感

  

 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,叫"走一步,再走一步".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引人入胜,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意蕴深远,引发读者的思考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莫顿亨特,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、空军飞行员。

  在这边文章里,我认识了一位父亲,他的做事风格值得每一位当父亲的人学习,在我们生活中,也需要有一位这样的父亲。

  故事是这样的,那是讲在费城的7月天。主人公和几个小伙伴去爬悬崖,被困在了悬崖上,最终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的脱了险。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粗壮的中年男人,在得知我被困在悬崖上,上不去也下不来的情境下,站在悬崖脚下,用手电筒照着孩子,用非常正常的口吻说道:"现在下来,要吃晚饭了。"很多人也肯定会责怪父亲,怪父亲为什么不去把孩子直接抱下来,而是让他自己下来,但仔细想想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。

  因为"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,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",主人公根本不可能主动去爬悬崖,这次可好,是他自己爬上去了,这可真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。

  父亲用正确的方式让他一步一步的下来,"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,你是要想的事迈一小步,这个你能做到""现在转过身去,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""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,那有另外一个落脚点,移动你的右脚慢慢的往下"……就这样他才能脱险。

  读到文章里的父亲,是一位教导有方的父亲,我的父亲同样也是一位这样的父亲。

  一次我和弟弟去游泳,我已经会游了,可是弟弟还不会,于是父亲就对弟弟说:"要不我来教你游泳吧!"弟弟很害怕,还是把救生圈脱掉了,对父亲说,"我下去了,你一定要抱住我"父亲说:"好,我肯定会的。"

  弟弟先是靠着地游了一会儿,弟弟玩得很开心,突然父亲一松手,弟弟在水面上仍然像一只鱼戏水的样子。

  晚上回家弟弟责怪父亲为什么松手,父亲却说:"我松了手你不还是能游吗?"弟弟害羞的红了脸。

  我们生活中多么需要这样的父亲啊!

标签: 名师 作文 读后感
字典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最新更新
精品分类
PC端 | 移动端 | mip端
字典网(zidianwang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电话:  邮箱:
Copyright©2009-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-7
lyric 頭條新聞